- 赵昕;国宏宇;王振兴;
随着家具行业发展壮大材料与家具设计的关系日益紧密,当代家具设计对材料提出了环保、耐用、美观、经济等要求,陶瓷岩板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家具设计对材料的应用要求。作为在家装建筑领域应用的特种陶瓷材料诞生于意大利的陶瓷岩板正是陶瓷材料发展革新的优异成果。虽然在家具装修建筑领域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陶瓷岩板的原料配方、厚度规格、结构强度等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尚在制定中。家具设计领域对陶瓷岩板的使用在近5年内呈增多趋势并在当下市场中多处可见,轻薄、坚固的陶瓷岩板能够对家具在结构上进行改善并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总体而言陶瓷岩板在家具领域的应用对家具设计的革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陶瓷岩板在家具设计中应用价值”立足于当下市场现状对陶瓷岩板在家具领域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
2023年02期 v.38;No.15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何也;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将景德镇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文化创意园区案例进行对比,分别从自然空间、人文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不同方面解读二者的差异性和共同点。拟通过剖析和总结二者的外显空间表征和内显情感精神,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创意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创新视角和可借鉴的研究经验。
2023年02期 v.38;No.15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张馨予;陈艺萱;
陶瓷茶器市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到了互联网网络运营和线下实体店运营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消费者价值观改变、激烈的商业竞争,网络营销已经成了现代生活中商业的一种重要手段。陶瓷茶器的网络营销为品牌打开新的宣传通道、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实现了新的商业生机。
2023年02期 v.38;No.15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马晏宁;
自然是物质的世界,形状的天地。其蕴含的无穷信息输送并启发着人类,开发人类的能动性。《中庸》第二十二章所提到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即表达对物质之性的潜能激发到极致后的创造力。仿生类设计可谓是将材料性质掌握后达到美观与实用双结合的创造表现,它体现出设计中遵从并理解自然的设计思想;而在中国制瓷历史中已早有仿生设计的痕迹。本文则以清代文房用具中瓷质仿生类笔筒为主体,主要从造型与装饰两方面出发探析其设计特点,深入了解这一特殊艺术设计风格。
2023年02期 v.38;No.15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张湄君;
彩陶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装饰艺术的起源,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本文以彩陶的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装饰纹样的艺术性以及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彩陶装饰纹样在插画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找寻陶瓷装饰纹样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新融合以及其应用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意义。
2023年02期 v.38;No.15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张亚楠;
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国际卫星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二氧化氮含量较之2019年锐减,迹象表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前所未有得强烈。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地竞争导致大量争奇斗艳的产品竞相涌入市场,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现象。学者们虽疾呼绿色设计,但碍于市场趋势和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设计师和厂家对于绿色设计畏蒽不前。此篇欲就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人文的发展,探寻绿色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以此推动处于绿色设计,加速绿色产业链运行。
2023年02期 v.38;No.15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熊宇;
伴随着陶瓷艺术审美的转变,陶瓷材料已然完成了从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变。在现代软装设计中陶瓷材料丰富的泥釉料肌理效果为侘寂风格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审美形态上,侘寂也与陶瓷艺术有着共通之处,借助材质自然、无常、不完美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陶瓷材料自身的丰富表现与侘寂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赋予了现代软装设计关于“侘寂”的多样性表现新的意义,也为现代陶瓷软装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23年02期 v.38;No.15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李莹;
日本的陶瓷设计是朴素自然且充满人情味的设计。在陶瓷的生产上,日本人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注重产品的细节和品控。在陶瓷设计中突出民族个性,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本文从日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等角度出发,来分析日本陶瓷产品的设计特点,并从中得到日本人性化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以此给中国现代陶瓷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2023年02期 v.38;No.15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陈鑫;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其中就包括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绘图与传统设计方式的融合,形成了全新的设计模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诞生,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极大地促进了环境设计教育与行业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其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023年02期 v.38;No.15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左浩扬;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陶瓷大国,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陶瓷做为日常生活的工具。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陶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重要材料,其中陶瓷雕塑作为一种材料和造型相结合的艺术种类,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在近现代的陶瓷雕塑发展中,艺术家们充分继承传统,又发掘陶瓷雕塑的艺术语言即陶瓷材料的一种写意性,并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文围绕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和陶瓷雕塑的写意性展开讨论,通过对传统陶瓷雕塑和近现代陶瓷雕塑的梳理,去探究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和它所表达的意境追求。
2023年02期 v.38;No.154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张同;
当代中国人物瓷画艺术主题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当代中国人物瓷画艺术主题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审美变迁、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强烈的使命感。当代中国人物瓷画艺术主题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审美意义和思想意义。
2023年02期 v.38;No.154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梁刘忠;张志伟;
简要分析了仕女瓷画的发展轨迹,以现代仕女瓷画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传统仕女瓷画的比较,探索现代仕女瓷画风格的特点及形成因素。认为现代仕女瓷画的风格特色具体表现在环境空间塑造、面容与形体美以及内心表达等各个方面,主要是受到了社会审美变迁、西方艺术、以及新技术与新材料运用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2023年02期 v.38;No.154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刘祖英;李帅;
从唐代至当代,线条在青花瓷画中的运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线条在当代青花瓷画中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的变革,主要呈现出弱化、素描化和装饰化三种发展趋势。线条在当代青花瓷画中运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现代性、民族性和情感性。
2023年02期 v.38;No.154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侯甲熙;
关于艺术的泛化这一问题在近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来,在当代语境中,艺术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宽泛,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艺术的泛化已然成为一种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演变的过程。本文从现当代人们观念的转变导致陶瓷艺术被泛化的角度出发,从观念、材料、工艺三个层面对中国当代陶艺的“泛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与整理。由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陶艺的形式美感对现代观念表达的诉求,开始将作品的主题、形式、观念当做创作的“工具”,陶艺在呈现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随机性,陶艺从精英审美走向了大众审美,当代陶艺的“泛化现象”在此时此刻凸显了出来。中国当代陶艺的“泛化现象”一片繁荣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陶艺泛化现象”导致艺术门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当代陶艺泛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陶艺的衰落;许多陶艺家重在表现观念而失去个体间的个性差异等。笔者认为应当站在现当代文化语境之下,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研究来消化这些新的陶艺观念、陶艺材料、陶瓷工艺,让这些东西在未来成为有创新性的对陶瓷艺术发展有利的艺术经验。
2023年02期 v.38;No.154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 胡心月;
现代陶艺作为艺术家们传达内心个人情感的途径,通过精湛的工艺表现出来。为了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本文从工艺与个性出发,对现代陶艺创作的表达形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工艺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工艺与个性相辅相成,工艺寄托个性情感、满足不同需要等方面来阐述现代陶艺工艺的重要性;从个性展现现代陶艺的魅力、满足大众内心的需求等方面阐述个性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工艺与个性相结合的途径。
2023年02期 v.38;No.15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聂子平;
陶瓷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项伟大发明,而作为其在艺术领域的重要载体,陶瓷雕塑也见证了人类社会演变的各阶段变化。本文试从陶瓷雕塑风格的各阶段变化,分析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成因。
2023年02期 v.38;No.154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钱棋森;
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都可以从该时代的器物中寻找到有力印证。相比于唐代繁丽丰腴的审美,宋代审美如渊泉百道潴而成湖,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宋代陶瓷的特色最能印证这一观点:宋瓷多釉色素雅单纯,而形制却精致考究。这种无论是釉色装饰还是器物造型都追求质朴素美,平淡之中找变化的风格与当时兴起的文人画,理学,书法诗词等领域的文人审美风格高度契合。宋代崇文弱武,文人待遇提高,士大夫又多崇儒而遁道悦禅,遵孔子“游于艺”的教说,自觉追求更高的审美意境与内在精神。这些审美特点很好的反映在了陶瓷这一寄托物上,使形而上的文人审美与形而下的陶瓷器物相结合,促使宋代陶瓷以其独特的审美高度传承千年,直至今日仍散发无穷魅力。
2023年02期 v.38;No.154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查辅元;
近代景德镇陶瓷史在艰辛的历程中前行,举步维艰。虽然时局艰难,但景德镇陶瓷业依旧顽强的生存下来了,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前行,整个近代陶瓷发展史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形式,无论是器形、表现形式、作品风格等等都有着一个长足进步。
2023年02期 v.38;No.154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裴霞敏;
近代“中华民国”时期,连年战争时局动荡不安,尽管连年战乱,但也依旧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努力力求改变和革新,他们不断壮大发展中,也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从工艺技术角度而言,“中华民国”瓷器从胎、釉、颜料和烧造技术都发展的很好。从艺术角度上来看,文人画派用瓷代纸,将传统瓷与现代瓷区分开,也挽救了晚清瓷。从教育角度来看,“中华民国”先后成立了陶瓷职业学校,这一壮举一举打破了父传子,师传徒,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可以这样说“中华民国”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02期 v.38;No.154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范小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艺术瓷,经过前辈们30多年的努力发展,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前夕,景德镇陶瓷业也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原料开采、制瓷机械、耐火材料、石膏模种、匣钵烧制、化工用瓷、窑炉搭建、销售供应、设计科研以及陶瓷教学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能够大量的生产出各类的日用瓷、陈设用瓷、礼品瓷、建筑用瓷,卫浴用瓷、特种瓷和各种耐热、耐酸瓷等。景德镇也逐步成为全国主要的生产瓷区和陶瓷出口基地。
2023年02期 v.38;No.154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