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探索

  • 文化自信背景下景德镇粉彩瓷技艺活态传承研究

    刘文斌;

    粉彩瓷自清朝起就获誉无数,其独特的陶瓷艺术本体语言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景德镇粉彩瓷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代审美传达、技艺传承以及在新时期的创作方法与理论模式,使陶瓷艺术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理念中和谐共存,形成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的横向结合。

    2022年04期 v.37;No.15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文化自信背景下景德镇粉彩瓷技艺活态传承研究

    刘文斌;

    粉彩瓷自清朝起就获誉无数,其独特的陶瓷艺术本体语言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景德镇粉彩瓷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代审美传达、技艺传承以及在新时期的创作方法与理论模式,使陶瓷艺术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理念中和谐共存,形成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的横向结合。

    2022年04期 v.37;No.15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文化自信背景下景德镇粉彩瓷技艺活态传承研究

    刘文斌;

    粉彩瓷自清朝起就获誉无数,其独特的陶瓷艺术本体语言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景德镇粉彩瓷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代审美传达、技艺传承以及在新时期的创作方法与理论模式,使陶瓷艺术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理念中和谐共存,形成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的横向结合。

    2022年04期 v.37;No.15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设计特征研究

    游玉科;

    现代消费文化视域下消费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围绕如何根据消费需要进行设计与生产一直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重要问题。就陶瓷艺术设计而言,在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也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如何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对陶瓷产品的需要成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来探索当下陶瓷艺术的设计特征。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设计特征研究

    游玉科;

    现代消费文化视域下消费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围绕如何根据消费需要进行设计与生产一直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重要问题。就陶瓷艺术设计而言,在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也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如何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对陶瓷产品的需要成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来探索当下陶瓷艺术的设计特征。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设计特征研究

    游玉科;

    现代消费文化视域下消费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围绕如何根据消费需要进行设计与生产一直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重要问题。就陶瓷艺术设计而言,在消费文化视域下陶瓷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也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如何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对陶瓷产品的需要成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来探索当下陶瓷艺术的设计特征。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景德镇学”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阐释研究

    王誉钦;成珊珊;

    “景德镇学”是由陈雨前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概念,是一个广博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学科,它是由景德镇陶瓷本体研究、“景德镇学”理论研究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学术理念的提出、概念的确立、内容体系的建构、充实和拓展等一系列的研究过程,陈雨前教授带领“景德镇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景德镇学”是从“立学”的角度来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陶瓷文化类出版物,其中不乏精品的国家级出版物和国家文化重大出版工程,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梳理和研究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景德镇学”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阐释研究

    王誉钦;成珊珊;

    “景德镇学”是由陈雨前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概念,是一个广博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学科,它是由景德镇陶瓷本体研究、“景德镇学”理论研究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学术理念的提出、概念的确立、内容体系的建构、充实和拓展等一系列的研究过程,陈雨前教授带领“景德镇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景德镇学”是从“立学”的角度来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陶瓷文化类出版物,其中不乏精品的国家级出版物和国家文化重大出版工程,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梳理和研究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景德镇学”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阐释研究

    王誉钦;成珊珊;

    “景德镇学”是由陈雨前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概念,是一个广博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学科,它是由景德镇陶瓷本体研究、“景德镇学”理论研究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学术理念的提出、概念的确立、内容体系的建构、充实和拓展等一系列的研究过程,陈雨前教授带领“景德镇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景德镇学”是从“立学”的角度来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陶瓷文化类出版物,其中不乏精品的国家级出版物和国家文化重大出版工程,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的梳理和研究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探究

    李雨晨;

    由明至清,景德镇的外销瓷经历了一个从初始到发展,再到鼎盛,直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输出范围也十分广泛,遍及了亚非欧三大洲。外销瓷器既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性,瓷器的实用性源于使用者的生活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瓷器的艺术性体现在装饰、观赏、收藏价值之余,也会对人们的审美情趣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景德镇瓷器在经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和改变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建构。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探究

    李雨晨;

    由明至清,景德镇的外销瓷经历了一个从初始到发展,再到鼎盛,直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输出范围也十分广泛,遍及了亚非欧三大洲。外销瓷器既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性,瓷器的实用性源于使用者的生活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瓷器的艺术性体现在装饰、观赏、收藏价值之余,也会对人们的审美情趣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景德镇瓷器在经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和改变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建构。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探究

    李雨晨;

    由明至清,景德镇的外销瓷经历了一个从初始到发展,再到鼎盛,直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输出范围也十分广泛,遍及了亚非欧三大洲。外销瓷器既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性,瓷器的实用性源于使用者的生活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瓷器的艺术性体现在装饰、观赏、收藏价值之余,也会对人们的审美情趣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景德镇瓷器在经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和改变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建构。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及行销范围

    赵梦霞;张子涵;田毅;

    民国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历经明清时期的鼎盛,瓷业生产开始没落,内忧外患使得中国瓷器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量统计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销售的国内外市场及销售数量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研究发现,时局动荡,洋瓷侵入和市场的萎缩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导致陶瓷贸易数量的减少。景德镇陶瓷由明清鼎盛时期的行销发展转为内销萧条,外销自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生产陶瓷后市场也大幅度萎缩。本文以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为研究对象,瓷器在国内外的销售情况为切入点,结合部分景德镇瓷器当时的贸易数据统计,分析民国瓷器艰难前行的主要缘由,以期揭示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及行销范围

    赵梦霞;张子涵;田毅;

    民国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历经明清时期的鼎盛,瓷业生产开始没落,内忧外患使得中国瓷器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量统计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销售的国内外市场及销售数量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研究发现,时局动荡,洋瓷侵入和市场的萎缩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导致陶瓷贸易数量的减少。景德镇陶瓷由明清鼎盛时期的行销发展转为内销萧条,外销自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生产陶瓷后市场也大幅度萎缩。本文以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为研究对象,瓷器在国内外的销售情况为切入点,结合部分景德镇瓷器当时的贸易数据统计,分析民国瓷器艰难前行的主要缘由,以期揭示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及行销范围

    赵梦霞;张子涵;田毅;

    民国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历经明清时期的鼎盛,瓷业生产开始没落,内忧外患使得中国瓷器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量统计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销售的国内外市场及销售数量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研究发现,时局动荡,洋瓷侵入和市场的萎缩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导致陶瓷贸易数量的减少。景德镇陶瓷由明清鼎盛时期的行销发展转为内销萧条,外销自其他国家开始工业化生产陶瓷后市场也大幅度萎缩。本文以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为研究对象,瓷器在国内外的销售情况为切入点,结合部分景德镇瓷器当时的贸易数据统计,分析民国瓷器艰难前行的主要缘由,以期揭示其特殊的时代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 动漫风陶瓷创意产品融入景德镇旅游的策略和意义

    李锋;王智鸿;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融合日益深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文创理念应运而生,“动漫+文创”是世界文创产业的常用策略,具有普世性、幽默性、社交性和故事性等传播优势。景德镇陶瓷名扬天下,曾拥有辉煌历史,如今整体设计创新不足而保守有余,陶瓷产品雷同化程度高。景德镇陶瓷创意产品具有“把景德镇带回家”的重要使命,游客在使用中不断强化景德镇印象。通过景德镇城市动漫IP塑造、博物馆藏品动漫风创新转化、地方故事的动漫视觉设计三方面策略的抛砖引玉,创造新传统,塑造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鲜明个性,为景德镇文旅产业升级提供灵感启发。

    2022年04期 v.37;No.15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动漫风陶瓷创意产品融入景德镇旅游的策略和意义

    李锋;王智鸿;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融合日益深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文创理念应运而生,“动漫+文创”是世界文创产业的常用策略,具有普世性、幽默性、社交性和故事性等传播优势。景德镇陶瓷名扬天下,曾拥有辉煌历史,如今整体设计创新不足而保守有余,陶瓷产品雷同化程度高。景德镇陶瓷创意产品具有“把景德镇带回家”的重要使命,游客在使用中不断强化景德镇印象。通过景德镇城市动漫IP塑造、博物馆藏品动漫风创新转化、地方故事的动漫视觉设计三方面策略的抛砖引玉,创造新传统,塑造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鲜明个性,为景德镇文旅产业升级提供灵感启发。

    2022年04期 v.37;No.15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动漫风陶瓷创意产品融入景德镇旅游的策略和意义

    李锋;王智鸿;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融合日益深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文创理念应运而生,“动漫+文创”是世界文创产业的常用策略,具有普世性、幽默性、社交性和故事性等传播优势。景德镇陶瓷名扬天下,曾拥有辉煌历史,如今整体设计创新不足而保守有余,陶瓷产品雷同化程度高。景德镇陶瓷创意产品具有“把景德镇带回家”的重要使命,游客在使用中不断强化景德镇印象。通过景德镇城市动漫IP塑造、博物馆藏品动漫风创新转化、地方故事的动漫视觉设计三方面策略的抛砖引玉,创造新传统,塑造景德镇日用陶瓷产品鲜明个性,为景德镇文旅产业升级提供灵感启发。

    2022年04期 v.37;No.15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封二与封三

历史与考古

  • 文人士大夫文化在元代的下移——以“岁寒三友”瓷器装饰图案为例

    何凌珺;

    “岁寒三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组形象,代表着文人洁身自好,坚韧不拔,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北宋时期,这组图案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文绘画中;到了元代,松、竹、梅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文人画中,并应用到瓷器装饰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装饰图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岁寒三友”瓷器装饰的滥觞,从其文化内涵来看,是元代部分士大夫文化的下移。

    2022年04期 v.37;No.15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文人士大夫文化在元代的下移——以“岁寒三友”瓷器装饰图案为例

    何凌珺;

    “岁寒三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组形象,代表着文人洁身自好,坚韧不拔,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北宋时期,这组图案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文绘画中;到了元代,松、竹、梅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文人画中,并应用到瓷器装饰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装饰图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岁寒三友”瓷器装饰的滥觞,从其文化内涵来看,是元代部分士大夫文化的下移。

    2022年04期 v.37;No.15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文人士大夫文化在元代的下移——以“岁寒三友”瓷器装饰图案为例

    何凌珺;

    “岁寒三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组形象,代表着文人洁身自好,坚韧不拔,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北宋时期,这组图案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文绘画中;到了元代,松、竹、梅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文人画中,并应用到瓷器装饰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装饰图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岁寒三友”瓷器装饰的滥觞,从其文化内涵来看,是元代部分士大夫文化的下移。

    2022年04期 v.37;No.15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六朝陶塑造型文化初探

    周哲贤;

    陶塑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有过一段方兴未艾的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将捏制的人形堆烧。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冲击,丧葬文化迎来了大步阔新,俑像的出现替代了封建人殉,陶俑于西汉融汇了长江中下游荆楚文化,造型艺术得到了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面自觉的精神追求,转而艺术形式面向生活化,以牛马鞍为题材的俑阵形象开始盛行。六朝时,陶塑造型表现力不断提高,其特征更显生动,与意蕴深厚的陶瓷文化结契。

    2022年04期 v.37;No.15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六朝陶塑造型文化初探

    周哲贤;

    陶塑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有过一段方兴未艾的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将捏制的人形堆烧。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冲击,丧葬文化迎来了大步阔新,俑像的出现替代了封建人殉,陶俑于西汉融汇了长江中下游荆楚文化,造型艺术得到了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面自觉的精神追求,转而艺术形式面向生活化,以牛马鞍为题材的俑阵形象开始盛行。六朝时,陶塑造型表现力不断提高,其特征更显生动,与意蕴深厚的陶瓷文化结契。

    2022年04期 v.37;No.15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六朝陶塑造型文化初探

    周哲贤;

    陶塑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有过一段方兴未艾的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将捏制的人形堆烧。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冲击,丧葬文化迎来了大步阔新,俑像的出现替代了封建人殉,陶俑于西汉融汇了长江中下游荆楚文化,造型艺术得到了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面自觉的精神追求,转而艺术形式面向生活化,以牛马鞍为题材的俑阵形象开始盛行。六朝时,陶塑造型表现力不断提高,其特征更显生动,与意蕴深厚的陶瓷文化结契。

    2022年04期 v.37;No.15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明清陶瓷上的皮球花纹样源流探究

    陈太一;

    本文主要以清代瓷器上普遍出现的皮球花纹饰为研究对象,试论述其发展源流。关于皮球花纹饰的起源,既有日本的影响说,也有本土发展说。本文将从时代背景、纹饰分析以及同时期其他艺术的发展分别讨论,结合自然环境、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文化观念对纹饰的影响,试探析其发展源流,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37;No.15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明清陶瓷上的皮球花纹样源流探究

    陈太一;

    本文主要以清代瓷器上普遍出现的皮球花纹饰为研究对象,试论述其发展源流。关于皮球花纹饰的起源,既有日本的影响说,也有本土发展说。本文将从时代背景、纹饰分析以及同时期其他艺术的发展分别讨论,结合自然环境、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文化观念对纹饰的影响,试探析其发展源流,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37;No.15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明清陶瓷上的皮球花纹样源流探究

    陈太一;

    本文主要以清代瓷器上普遍出现的皮球花纹饰为研究对象,试论述其发展源流。关于皮球花纹饰的起源,既有日本的影响说,也有本土发展说。本文将从时代背景、纹饰分析以及同时期其他艺术的发展分别讨论,结合自然环境、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文化观念对纹饰的影响,试探析其发展源流,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37;No.15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论宋代陶瓷的“澹泊”之美

    熊丽;

    宋代繁荣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开放的社会风潮,造就了宋代陶瓷极高的审美价值,不论在工艺、造型、装饰和质地上都几近完美。本文从宋代陶瓷的理学思想、审美内涵和装饰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澹泊”之美,以期丰富对宋代陶瓷文化的审美内涵认识和理解,为深入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论宋代陶瓷的“澹泊”之美

    熊丽;

    宋代繁荣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开放的社会风潮,造就了宋代陶瓷极高的审美价值,不论在工艺、造型、装饰和质地上都几近完美。本文从宋代陶瓷的理学思想、审美内涵和装饰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澹泊”之美,以期丰富对宋代陶瓷文化的审美内涵认识和理解,为深入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论宋代陶瓷的“澹泊”之美

    熊丽;

    宋代繁荣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开放的社会风潮,造就了宋代陶瓷极高的审美价值,不论在工艺、造型、装饰和质地上都几近完美。本文从宋代陶瓷的理学思想、审美内涵和装饰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澹泊”之美,以期丰富对宋代陶瓷文化的审美内涵认识和理解,为深入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设计与品牌

  • 提取传统陶瓷中莲花纹饰的文创产品设计之路径

    王忠;杜灵芝;

    莲花纹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纹饰,在陶瓷品中广泛使用。伴随漫长的历史发展,陶瓷中莲花纹饰的造型和寓意不断发展变化,在今天依然是人们所喜爱的装饰纹样之一,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莲花纹饰,努力实现传统纹样的再设计是现代创意产品的设计路径之一,是传统纹样延续和发展的方向。

    2022年04期 v.37;No.15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提取传统陶瓷中莲花纹饰的文创产品设计之路径

    王忠;杜灵芝;

    莲花纹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纹饰,在陶瓷品中广泛使用。伴随漫长的历史发展,陶瓷中莲花纹饰的造型和寓意不断发展变化,在今天依然是人们所喜爱的装饰纹样之一,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莲花纹饰,努力实现传统纹样的再设计是现代创意产品的设计路径之一,是传统纹样延续和发展的方向。

    2022年04期 v.37;No.15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提取传统陶瓷中莲花纹饰的文创产品设计之路径

    王忠;杜灵芝;

    莲花纹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纹饰,在陶瓷品中广泛使用。伴随漫长的历史发展,陶瓷中莲花纹饰的造型和寓意不断发展变化,在今天依然是人们所喜爱的装饰纹样之一,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莲花纹饰,努力实现传统纹样的再设计是现代创意产品的设计路径之一,是传统纹样延续和发展的方向。

    2022年04期 v.37;No.15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解析陶瓷艺术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瓷绘中国”创作实践研究

    曹江;

    中国一直以来被誉为瓷之国,千年瓷都景德镇更是全球陶瓷艺术的摇篮,千年窑火一直生生不息。千年的变迁使得陶瓷艺术也传承了千年,同样陶瓷创作也创新了千年,一次次的创新无疑是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现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陶瓷的种类、画面、风格、技巧等等也是千变万化。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也与以往的花鸟、山水、走兽和传统人物略有不。我们能够很好利用材料、工具等等一切能够运用上的工具制作绘画出赋予新语言的作品。此次创作的两件作品是以综合装饰的手法制作,然后再将历史事件和瓷器结合起来的。

    2022年04期 v.37;No.15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解析陶瓷艺术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瓷绘中国”创作实践研究

    曹江;

    中国一直以来被誉为瓷之国,千年瓷都景德镇更是全球陶瓷艺术的摇篮,千年窑火一直生生不息。千年的变迁使得陶瓷艺术也传承了千年,同样陶瓷创作也创新了千年,一次次的创新无疑是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现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陶瓷的种类、画面、风格、技巧等等也是千变万化。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也与以往的花鸟、山水、走兽和传统人物略有不。我们能够很好利用材料、工具等等一切能够运用上的工具制作绘画出赋予新语言的作品。此次创作的两件作品是以综合装饰的手法制作,然后再将历史事件和瓷器结合起来的。

    2022年04期 v.37;No.15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解析陶瓷艺术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瓷绘中国”创作实践研究

    曹江;

    中国一直以来被誉为瓷之国,千年瓷都景德镇更是全球陶瓷艺术的摇篮,千年窑火一直生生不息。千年的变迁使得陶瓷艺术也传承了千年,同样陶瓷创作也创新了千年,一次次的创新无疑是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现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陶瓷的种类、画面、风格、技巧等等也是千变万化。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也与以往的花鸟、山水、走兽和传统人物略有不。我们能够很好利用材料、工具等等一切能够运用上的工具制作绘画出赋予新语言的作品。此次创作的两件作品是以综合装饰的手法制作,然后再将历史事件和瓷器结合起来的。

    2022年04期 v.37;No.15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王智鸿;

    随着科技发展,VR技术应用出现全新局面,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文主要探讨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分析VR技术的优势特征与陶瓷产品设计在技术上的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基于网络经济时代和现代VR技术发展的双重趋势,VR技术已成为呈现陶瓷产品设计的最佳方法、手段和工具。

    2022年04期 v.37;No.15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王智鸿;

    随着科技发展,VR技术应用出现全新局面,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文主要探讨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分析VR技术的优势特征与陶瓷产品设计在技术上的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基于网络经济时代和现代VR技术发展的双重趋势,VR技术已成为呈现陶瓷产品设计的最佳方法、手段和工具。

    2022年04期 v.37;No.15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王智鸿;

    随着科技发展,VR技术应用出现全新局面,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文主要探讨陶瓷产品设计中V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分析VR技术的优势特征与陶瓷产品设计在技术上的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基于网络经济时代和现代VR技术发展的双重趋势,VR技术已成为呈现陶瓷产品设计的最佳方法、手段和工具。

    2022年04期 v.37;No.15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浅谈陶瓷壁画在公共室内环境中的装饰美

    张迪熙;

    陶瓷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成型材料和装饰材料,它以宝石般的光辉照亮整个空间,随着公共建筑的大量兴盛起来,陶瓷壁画作品结合了环境灯光,极具现代感而显得更加美丽,这种与建筑壁画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起到护壁的效果,还能美化环境,丰富和充实公共室内环境。

    2022年04期 v.37;No.15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浅谈陶瓷壁画在公共室内环境中的装饰美

    张迪熙;

    陶瓷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成型材料和装饰材料,它以宝石般的光辉照亮整个空间,随着公共建筑的大量兴盛起来,陶瓷壁画作品结合了环境灯光,极具现代感而显得更加美丽,这种与建筑壁画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起到护壁的效果,还能美化环境,丰富和充实公共室内环境。

    2022年04期 v.37;No.15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浅谈陶瓷壁画在公共室内环境中的装饰美

    张迪熙;

    陶瓷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成型材料和装饰材料,它以宝石般的光辉照亮整个空间,随着公共建筑的大量兴盛起来,陶瓷壁画作品结合了环境灯光,极具现代感而显得更加美丽,这种与建筑壁画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起到护壁的效果,还能美化环境,丰富和充实公共室内环境。

    2022年04期 v.37;No.15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钟伟玲;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独特魅力获得国人青睐。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陶瓷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保留传统陶瓷器物实用性的同时,还应提升其艺术性。基于此,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实现陶瓷艺术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表现出推动人类文明持续传播的价值、强化其实用性的价值、深化人们对美的认知程度的价值。本文主要对陶瓷绘画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陶瓷艺术设计提供参考,促进其健康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钟伟玲;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独特魅力获得国人青睐。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陶瓷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保留传统陶瓷器物实用性的同时,还应提升其艺术性。基于此,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实现陶瓷艺术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表现出推动人类文明持续传播的价值、强化其实用性的价值、深化人们对美的认知程度的价值。本文主要对陶瓷绘画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陶瓷艺术设计提供参考,促进其健康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钟伟玲;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独特魅力获得国人青睐。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陶瓷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保留传统陶瓷器物实用性的同时,还应提升其艺术性。基于此,陶瓷绘画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实现陶瓷艺术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表现出推动人类文明持续传播的价值、强化其实用性的价值、深化人们对美的认知程度的价值。本文主要对陶瓷绘画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陶瓷艺术设计提供参考,促进其健康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传承与创新

  • 宋元瓷器文化对现代酒器设计的研究分析

    华兴宇;王晋平;

    通过研究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文化来启发和影响现代酒器的设计。从宋元时期瓷器的造型、工艺、色彩、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进而论述现代酒器发展演变过程中在造型设计、工艺材料、色彩纹样、功能多样等方面上的创新应用,同时,注重时代背景下酒文化的发展趋势。将宋元时期瓷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酒器设计巧妙结合,能赋予现代酒器设计深厚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因此,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努力实现符合人民审美价值的文化复兴。

    2022年04期 v.37;No.15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宋元瓷器文化对现代酒器设计的研究分析

    华兴宇;王晋平;

    通过研究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文化来启发和影响现代酒器的设计。从宋元时期瓷器的造型、工艺、色彩、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进而论述现代酒器发展演变过程中在造型设计、工艺材料、色彩纹样、功能多样等方面上的创新应用,同时,注重时代背景下酒文化的发展趋势。将宋元时期瓷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酒器设计巧妙结合,能赋予现代酒器设计深厚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因此,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努力实现符合人民审美价值的文化复兴。

    2022年04期 v.37;No.15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宋元瓷器文化对现代酒器设计的研究分析

    华兴宇;王晋平;

    通过研究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文化来启发和影响现代酒器的设计。从宋元时期瓷器的造型、工艺、色彩、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进而论述现代酒器发展演变过程中在造型设计、工艺材料、色彩纹样、功能多样等方面上的创新应用,同时,注重时代背景下酒文化的发展趋势。将宋元时期瓷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酒器设计巧妙结合,能赋予现代酒器设计深厚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因此,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努力实现符合人民审美价值的文化复兴。

    2022年04期 v.37;No.15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跨专业融合语境下陶漆结合的应用研究

    俞杰星;

    本文梳理陶瓷与漆艺结合的历史概况,总结其表现形式和工艺流程。针对当前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中跨专业融合的趋势,探讨陶瓷与漆艺地结合在工艺美术教学、艺术实践、日常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跨专业融合语境下陶漆结合的应用研究

    俞杰星;

    本文梳理陶瓷与漆艺结合的历史概况,总结其表现形式和工艺流程。针对当前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中跨专业融合的趋势,探讨陶瓷与漆艺地结合在工艺美术教学、艺术实践、日常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跨专业融合语境下陶漆结合的应用研究

    俞杰星;

    本文梳理陶瓷与漆艺结合的历史概况,总结其表现形式和工艺流程。针对当前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中跨专业融合的趋势,探讨陶瓷与漆艺地结合在工艺美术教学、艺术实践、日常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浅谈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程婧;

    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系指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与成熟。本文通过对现状的考察分析,探索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传承状况与创新特色。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发展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回归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工艺技法和材料、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突破与创新。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浅谈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程婧;

    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系指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与成熟。本文通过对现状的考察分析,探索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传承状况与创新特色。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发展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回归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工艺技法和材料、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突破与创新。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浅谈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程婧;

    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系指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与成熟。本文通过对现状的考察分析,探索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传承状况与创新特色。现代釉上彩工笔花鸟瓷画的发展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回归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工艺技法和材料、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突破与创新。

    2022年04期 v.37;No.15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浅谈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

    缪杨柳;郑先觉;

    吉州窑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民窑,其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赣江两岸,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吉州窑陶瓷产品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当地的民间风俗、物质材料、风土人情与烧制作条件有关,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属于自己的图案装饰,其装饰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浓厚的民俗性。其中木叶天目纹和剪纸贴花纹是吉州窑独创的装饰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对吉州窑独有装饰艺术的分析,探讨其装饰艺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使吉州窑装饰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陶艺的创作中。

    2022年04期 v.37;No.15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浅谈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

    缪杨柳;郑先觉;

    吉州窑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民窑,其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赣江两岸,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吉州窑陶瓷产品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当地的民间风俗、物质材料、风土人情与烧制作条件有关,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属于自己的图案装饰,其装饰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浓厚的民俗性。其中木叶天目纹和剪纸贴花纹是吉州窑独创的装饰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对吉州窑独有装饰艺术的分析,探讨其装饰艺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使吉州窑装饰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陶艺的创作中。

    2022年04期 v.37;No.15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浅谈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

    缪杨柳;郑先觉;

    吉州窑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民窑,其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赣江两岸,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吉州窑陶瓷产品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当地的民间风俗、物质材料、风土人情与烧制作条件有关,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属于自己的图案装饰,其装饰表现形式具有非常浓厚的民俗性。其中木叶天目纹和剪纸贴花纹是吉州窑独创的装饰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对吉州窑独有装饰艺术的分析,探讨其装饰艺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使吉州窑装饰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陶艺的创作中。

    2022年04期 v.37;No.15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探析五色论在元以前日用瓷中的应用

    杨一鸣;

    以五色论为基础研究日用瓷色彩美学,运用对比法、图像分析法分析元代前传统五色论对日用瓷用色表层与深层的影响,探析用色变化内在的文化价值,为当代日用陶瓷色彩传承与应用传统文化提供方法与手段。

    2022年04期 v.37;No.15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探析五色论在元以前日用瓷中的应用

    杨一鸣;

    以五色论为基础研究日用瓷色彩美学,运用对比法、图像分析法分析元代前传统五色论对日用瓷用色表层与深层的影响,探析用色变化内在的文化价值,为当代日用陶瓷色彩传承与应用传统文化提供方法与手段。

    2022年04期 v.37;No.15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探析五色论在元以前日用瓷中的应用

    杨一鸣;

    以五色论为基础研究日用瓷色彩美学,运用对比法、图像分析法分析元代前传统五色论对日用瓷用色表层与深层的影响,探析用色变化内在的文化价值,为当代日用陶瓷色彩传承与应用传统文化提供方法与手段。

    2022年04期 v.37;No.15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青年学者

  • 非遗视角下传统民间工艺转型和升级研究——以华宁陶为例

    张钊玮;朱小意;

    华宁陶艺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随着党和国家、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通过广告、宣传、传承、振兴等方式逐步加强。政府进一步推动市场机制处理具有历史意义的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展非遗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形势和新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必须找到符合当代市场形势的发展模式,即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非遗视角下传统民间工艺转型和升级研究——以华宁陶为例

    张钊玮;朱小意;

    华宁陶艺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随着党和国家、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通过广告、宣传、传承、振兴等方式逐步加强。政府进一步推动市场机制处理具有历史意义的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展非遗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形势和新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必须找到符合当代市场形势的发展模式,即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非遗视角下传统民间工艺转型和升级研究——以华宁陶为例

    张钊玮;朱小意;

    华宁陶艺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随着党和国家、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通过广告、宣传、传承、振兴等方式逐步加强。政府进一步推动市场机制处理具有历史意义的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展非遗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形势和新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必须找到符合当代市场形势的发展模式,即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基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陶瓷文献研究

    方奕峰;

    本文为了促进我国陶瓷艺术未来良性多元发展,以陶瓷艺术的兴盛、发展,瓷器艺术特点等围绕研究,分析了陶瓷艺术的包容性与时代特色,陶瓷艺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时代变革,始终围绕时代文化改变进行分析,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资料结合时代发展与陶瓷艺术文化,对比分析论述陶瓷的时代特征,参观当代艺术家创作了解到当代艺术家均就其当代对审美演变形式、造型特征、装饰特征、工艺及美学特征、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基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陶瓷文献研究

    方奕峰;

    本文为了促进我国陶瓷艺术未来良性多元发展,以陶瓷艺术的兴盛、发展,瓷器艺术特点等围绕研究,分析了陶瓷艺术的包容性与时代特色,陶瓷艺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时代变革,始终围绕时代文化改变进行分析,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资料结合时代发展与陶瓷艺术文化,对比分析论述陶瓷的时代特征,参观当代艺术家创作了解到当代艺术家均就其当代对审美演变形式、造型特征、装饰特征、工艺及美学特征、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基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陶瓷文献研究

    方奕峰;

    本文为了促进我国陶瓷艺术未来良性多元发展,以陶瓷艺术的兴盛、发展,瓷器艺术特点等围绕研究,分析了陶瓷艺术的包容性与时代特色,陶瓷艺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时代变革,始终围绕时代文化改变进行分析,通过整理现有文献资料结合时代发展与陶瓷艺术文化,对比分析论述陶瓷的时代特征,参观当代艺术家创作了解到当代艺术家均就其当代对审美演变形式、造型特征、装饰特征、工艺及美学特征、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

    徐悦;邱昱铭;

    陶瓷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景德镇作为千年古镇是陶瓷文化的圣地,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占据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元素的重要地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集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势,从而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多元化传播路径将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舞台。

    2022年04期 v.37;No.15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

    徐悦;邱昱铭;

    陶瓷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景德镇作为千年古镇是陶瓷文化的圣地,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占据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元素的重要地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集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势,从而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多元化传播路径将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舞台。

    2022年04期 v.37;No.15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

    徐悦;邱昱铭;

    陶瓷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景德镇作为千年古镇是陶瓷文化的圣地,景德镇陶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占据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元素的重要地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多元化传播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集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势,从而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多元化传播路径将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舞台。

    2022年04期 v.37;No.15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当代中国艳俗陶瓷雕塑的史学价值

    唐琳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掀起艳俗艺术风格,国内陶瓷雕塑领域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在了解西方当代艺术之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用艳俗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价值判断。对当时所遇到的社会、经济、文化或是生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创作的初心和归宿。在艺术表现上借助陶瓷材料的独特意义,拓宽观念与精神的维度,将作品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作品语言充满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当代精神。艳俗艺术一直都有争议,有争议就说明有价值,中国艳俗陶瓷艺术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当代的历史转折之下,对大众消费文化做出即时的反应。在全球的大环境中也中国陶瓷艺雕塑家也找到了中国化的表现方式,三十载已过,中国艳俗陶瓷雕塑对构建当代雕塑艺术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

    2022年04期 v.37;No.15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当代中国艳俗陶瓷雕塑的史学价值

    唐琳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掀起艳俗艺术风格,国内陶瓷雕塑领域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在了解西方当代艺术之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用艳俗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价值判断。对当时所遇到的社会、经济、文化或是生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创作的初心和归宿。在艺术表现上借助陶瓷材料的独特意义,拓宽观念与精神的维度,将作品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作品语言充满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当代精神。艳俗艺术一直都有争议,有争议就说明有价值,中国艳俗陶瓷艺术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当代的历史转折之下,对大众消费文化做出即时的反应。在全球的大环境中也中国陶瓷艺雕塑家也找到了中国化的表现方式,三十载已过,中国艳俗陶瓷雕塑对构建当代雕塑艺术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

    2022年04期 v.37;No.15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当代中国艳俗陶瓷雕塑的史学价值

    唐琳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掀起艳俗艺术风格,国内陶瓷雕塑领域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在了解西方当代艺术之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用艳俗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价值判断。对当时所遇到的社会、经济、文化或是生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创作的初心和归宿。在艺术表现上借助陶瓷材料的独特意义,拓宽观念与精神的维度,将作品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作品语言充满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当代精神。艳俗艺术一直都有争议,有争议就说明有价值,中国艳俗陶瓷艺术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当代的历史转折之下,对大众消费文化做出即时的反应。在全球的大环境中也中国陶瓷艺雕塑家也找到了中国化的表现方式,三十载已过,中国艳俗陶瓷雕塑对构建当代雕塑艺术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

    2022年04期 v.37;No.15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陶艺与教学

  • 特色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

    许亮;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有许多面向行业的特色院校,他们在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行业指向。因此,此类高校应立足行业实际,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理应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呈现行业鲜明的特色。本文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重点阐述陶瓷题材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陶瓷行业院校思政课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些许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的“三进”工作。

    2022年04期 v.37;No.15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特色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

    许亮;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有许多面向行业的特色院校,他们在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行业指向。因此,此类高校应立足行业实际,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理应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呈现行业鲜明的特色。本文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重点阐述陶瓷题材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陶瓷行业院校思政课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些许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的“三进”工作。

    2022年04期 v.37;No.15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特色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

    许亮;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有许多面向行业的特色院校,他们在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行业指向。因此,此类高校应立足行业实际,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理应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呈现行业鲜明的特色。本文以陶瓷行业院校为例,重点阐述陶瓷题材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陶瓷行业院校思政课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些许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的“三进”工作。

    2022年04期 v.37;No.15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新业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久发;程艺鹏;

    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产品创新难是陶瓷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惑,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这种形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发展联系尤为重要,陶瓷生产的几个技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着力点落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肩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2022年04期 v.37;No.15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新业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久发;程艺鹏;

    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产品创新难是陶瓷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惑,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这种形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发展联系尤为重要,陶瓷生产的几个技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着力点落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肩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2022年04期 v.37;No.15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新业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久发;程艺鹏;

    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产品创新难是陶瓷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惑,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在这种形态下陶瓷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发展联系尤为重要,陶瓷生产的几个技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着力点落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肩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2022年04期 v.37;No.15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云南地缘文化优势的高校陶艺课程探讨

    熊家兰;张绍明;

    高校开设陶艺课程是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也是新时代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建设的着力点。打造具有地缘文化优势的美育课程,使学生在亲切而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文化滋养与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结合地缘文化优势展开探讨,通过加强陶艺课程内容本土化、学科联合实践方式和发挥新民艺设计的优势,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扩宽实践方式创新课程成果,使陶艺课程教学更具有地方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在教学中体现出具知识性、技能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2022年04期 v.37;No.15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云南地缘文化优势的高校陶艺课程探讨

    熊家兰;张绍明;

    高校开设陶艺课程是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也是新时代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建设的着力点。打造具有地缘文化优势的美育课程,使学生在亲切而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文化滋养与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结合地缘文化优势展开探讨,通过加强陶艺课程内容本土化、学科联合实践方式和发挥新民艺设计的优势,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扩宽实践方式创新课程成果,使陶艺课程教学更具有地方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在教学中体现出具知识性、技能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2022年04期 v.37;No.15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云南地缘文化优势的高校陶艺课程探讨

    熊家兰;张绍明;

    高校开设陶艺课程是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也是新时代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建设的着力点。打造具有地缘文化优势的美育课程,使学生在亲切而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文化滋养与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结合地缘文化优势展开探讨,通过加强陶艺课程内容本土化、学科联合实践方式和发挥新民艺设计的优势,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扩宽实践方式创新课程成果,使陶艺课程教学更具有地方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在教学中体现出具知识性、技能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2022年04期 v.37;No.15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美育视角下高校陶瓷艺术课程教学研究

    陈正凯;徐婷;

    美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与美相关的教育,来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构建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陶瓷艺术具有装饰美、工艺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在陶瓷艺术作品赏析时,学生能以最为直观的视觉方式接受审美教育。同时,学生在陶艺技法的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力,美化自身心灵,引导学生运用美学原理规范自身行为。

    2022年04期 v.37;No.15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美育视角下高校陶瓷艺术课程教学研究

    陈正凯;徐婷;

    美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与美相关的教育,来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构建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陶瓷艺术具有装饰美、工艺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在陶瓷艺术作品赏析时,学生能以最为直观的视觉方式接受审美教育。同时,学生在陶艺技法的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力,美化自身心灵,引导学生运用美学原理规范自身行为。

    2022年04期 v.37;No.15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美育视角下高校陶瓷艺术课程教学研究

    陈正凯;徐婷;

    美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与美相关的教育,来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构建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陶瓷艺术具有装饰美、工艺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在陶瓷艺术作品赏析时,学生能以最为直观的视觉方式接受审美教育。同时,学生在陶艺技法的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力,美化自身心灵,引导学生运用美学原理规范自身行为。

    2022年04期 v.37;No.15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高职院校非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邹幸;

    随着《职教二十条》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今年颁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高职院校釉下五彩课程具有设置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固定,教学体系陈旧,与市场存在脱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旨在从市场分析、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高职院校非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邹幸;

    随着《职教二十条》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今年颁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高职院校釉下五彩课程具有设置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固定,教学体系陈旧,与市场存在脱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旨在从市场分析、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高职院校非遗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邹幸;

    随着《职教二十条》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今年颁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高职院校釉下五彩课程具有设置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固定,教学体系陈旧,与市场存在脱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旨在从市场分析、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究。

    2022年04期 v.37;No.15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论工笔花鸟线条在陶瓷美术中的安排运用

    余金龙;

    陶瓷美术的历史悠久,自唐代铜官窑开始,陶瓷装饰上便出现了釉上彩装饰纹样。宋代是花鸟画发展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高光所在。传统花鸟画对陶瓷釉上工笔花鸟画影响深远,同理,传统花鸟画对线的高标准、高要求也在到陶瓷釉上的绘画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04期 v.37;No.15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论工笔花鸟线条在陶瓷美术中的安排运用

    余金龙;

    陶瓷美术的历史悠久,自唐代铜官窑开始,陶瓷装饰上便出现了釉上彩装饰纹样。宋代是花鸟画发展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高光所在。传统花鸟画对陶瓷釉上工笔花鸟画影响深远,同理,传统花鸟画对线的高标准、高要求也在到陶瓷釉上的绘画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04期 v.37;No.15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论工笔花鸟线条在陶瓷美术中的安排运用

    余金龙;

    陶瓷美术的历史悠久,自唐代铜官窑开始,陶瓷装饰上便出现了釉上彩装饰纹样。宋代是花鸟画发展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高光所在。传统花鸟画对陶瓷釉上工笔花鸟画影响深远,同理,传统花鸟画对线的高标准、高要求也在到陶瓷釉上的绘画装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04期 v.37;No.15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试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苗文婷;

    材料是物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情趣的提升,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本文从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个方向出发,具体阐述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及其艺术表现。

    2022年04期 v.37;No.15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试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苗文婷;

    材料是物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情趣的提升,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本文从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个方向出发,具体阐述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及其艺术表现。

    2022年04期 v.37;No.15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试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苗文婷;

    材料是物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情趣的提升,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本文从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个方向出发,具体阐述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及其艺术表现。

    2022年04期 v.37;No.15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综合材料的应用

    田栋升;

    众所周知,现代陶艺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到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现代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美学艺术创造力的一个显著特征便在于它能够着眼于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材料来进行艺术表达。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凡是那些能够充分地表达个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观念的材料甚至是自然物或者人工合成物等都可以作为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载体。各种不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让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都使得我们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呈现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综合材料的分类及其多方位的阐述,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泛而谈之,抛砖引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综合材料的应用

    田栋升;

    众所周知,现代陶艺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到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现代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美学艺术创造力的一个显著特征便在于它能够着眼于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材料来进行艺术表达。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凡是那些能够充分地表达个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观念的材料甚至是自然物或者人工合成物等都可以作为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载体。各种不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让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都使得我们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呈现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综合材料的分类及其多方位的阐述,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泛而谈之,抛砖引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综合材料的应用

    田栋升;

    众所周知,现代陶艺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到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现代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美学艺术创造力的一个显著特征便在于它能够着眼于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材料来进行艺术表达。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凡是那些能够充分地表达个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观念的材料甚至是自然物或者人工合成物等都可以作为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载体。各种不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让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都使得我们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呈现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综合材料的分类及其多方位的阐述,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泛而谈之,抛砖引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创作与评论

  • 当代陶瓷装饰中的鱼纹应用研究

    刘呢;

    自人类发展以来,陶瓷一直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成熟。陶瓷装饰也与人类的文化审美、生活习惯甚至政治经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石器时期开始,鱼纹作为陶瓷装饰中的纹饰之一,一直随着时光的洗练而焕发着勃勃生机。本文主要研究当代的陶瓷鱼纹装饰,以期对陶瓷鱼纹装饰起到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当代陶瓷装饰中的鱼纹应用研究

    刘呢;

    自人类发展以来,陶瓷一直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成熟。陶瓷装饰也与人类的文化审美、生活习惯甚至政治经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石器时期开始,鱼纹作为陶瓷装饰中的纹饰之一,一直随着时光的洗练而焕发着勃勃生机。本文主要研究当代的陶瓷鱼纹装饰,以期对陶瓷鱼纹装饰起到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当代陶瓷装饰中的鱼纹应用研究

    刘呢;

    自人类发展以来,陶瓷一直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成熟。陶瓷装饰也与人类的文化审美、生活习惯甚至政治经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石器时期开始,鱼纹作为陶瓷装饰中的纹饰之一,一直随着时光的洗练而焕发着勃勃生机。本文主要研究当代的陶瓷鱼纹装饰,以期对陶瓷鱼纹装饰起到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瓷上美人——当代粉彩仕女画美学探究

    万衍;徐蒙;

    陶瓷装饰中陶瓷绘画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题材丰富,有花鸟、人物、山水等,仕女题材是人物画的一种,中国仕女画,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不同时代对仕女形象审美要求不同,而粉彩仕女图遵循着国画仕女图的法则,每个时代粉彩仕女图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凝聚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当代陶瓷艺术家更是从生活中发现新的元素、新的构思、新的情节、新的工艺,让当代仕女图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本文通过从线条、色彩和构图研究粉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从而来分析当代粉彩仕女图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粉彩仕女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填补,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瓷上美人——当代粉彩仕女画美学探究

    万衍;徐蒙;

    陶瓷装饰中陶瓷绘画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题材丰富,有花鸟、人物、山水等,仕女题材是人物画的一种,中国仕女画,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不同时代对仕女形象审美要求不同,而粉彩仕女图遵循着国画仕女图的法则,每个时代粉彩仕女图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凝聚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当代陶瓷艺术家更是从生活中发现新的元素、新的构思、新的情节、新的工艺,让当代仕女图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本文通过从线条、色彩和构图研究粉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从而来分析当代粉彩仕女图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粉彩仕女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填补,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瓷上美人——当代粉彩仕女画美学探究

    万衍;徐蒙;

    陶瓷装饰中陶瓷绘画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题材丰富,有花鸟、人物、山水等,仕女题材是人物画的一种,中国仕女画,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不同时代对仕女形象审美要求不同,而粉彩仕女图遵循着国画仕女图的法则,每个时代粉彩仕女图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凝聚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当代陶瓷艺术家更是从生活中发现新的元素、新的构思、新的情节、新的工艺,让当代仕女图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本文通过从线条、色彩和构图研究粉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从而来分析当代粉彩仕女图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粉彩仕女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填补,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2022年04期 v.37;No.15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现代粉彩山水主题瓷画受文人画影响之探究

    刘亚飞;

    粉彩山水瓷画源起于清代雍正时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土壤之中。当代粉彩山水瓷画要实现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继承传统,还需要广泛吸收各种其他的元素。本文从文人画对现代粉彩山水画的影响入手,探究粉彩山水瓷画多元化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现代粉彩山水主题瓷画受文人画影响之探究

    刘亚飞;

    粉彩山水瓷画源起于清代雍正时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土壤之中。当代粉彩山水瓷画要实现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继承传统,还需要广泛吸收各种其他的元素。本文从文人画对现代粉彩山水画的影响入手,探究粉彩山水瓷画多元化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现代粉彩山水主题瓷画受文人画影响之探究

    刘亚飞;

    粉彩山水瓷画源起于清代雍正时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土壤之中。当代粉彩山水瓷画要实现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继承传统,还需要广泛吸收各种其他的元素。本文从文人画对现代粉彩山水画的影响入手,探究粉彩山水瓷画多元化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中国山水画对陶瓷山水画的影响——以图像演变与叙事逻辑为例

    万里明;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一种典型的视觉图像以及历史文本,其具有漫长的符合时代规律的图像演变与虚实逻辑,其对后来的陶瓷山水画也具有影响。早期的山水图像注重故事情节,附属于人物画且主要描述宗教类目;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科目,大多表现盛唐时期皇家游乐等世俗场面;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专为士人行旅风格,画面自然素朴多表达山水情境;元代时期的山水画越发简洁概括,趋向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山水景致,也为后来的山水画奠定了方向。自元明清之后直至现代,中国山水画一直影响着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其各个时期的演变结果都直接影响到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陶瓷山水画体现了艺术家对山水情趣的热爱,以及现代隐逸思想的建立。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中国山水画对陶瓷山水画的影响——以图像演变与叙事逻辑为例

    万里明;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一种典型的视觉图像以及历史文本,其具有漫长的符合时代规律的图像演变与虚实逻辑,其对后来的陶瓷山水画也具有影响。早期的山水图像注重故事情节,附属于人物画且主要描述宗教类目;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科目,大多表现盛唐时期皇家游乐等世俗场面;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专为士人行旅风格,画面自然素朴多表达山水情境;元代时期的山水画越发简洁概括,趋向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山水景致,也为后来的山水画奠定了方向。自元明清之后直至现代,中国山水画一直影响着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其各个时期的演变结果都直接影响到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陶瓷山水画体现了艺术家对山水情趣的热爱,以及现代隐逸思想的建立。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中国山水画对陶瓷山水画的影响——以图像演变与叙事逻辑为例

    万里明;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一种典型的视觉图像以及历史文本,其具有漫长的符合时代规律的图像演变与虚实逻辑,其对后来的陶瓷山水画也具有影响。早期的山水图像注重故事情节,附属于人物画且主要描述宗教类目;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科目,大多表现盛唐时期皇家游乐等世俗场面;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专为士人行旅风格,画面自然素朴多表达山水情境;元代时期的山水画越发简洁概括,趋向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山水景致,也为后来的山水画奠定了方向。自元明清之后直至现代,中国山水画一直影响着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其各个时期的演变结果都直接影响到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陶瓷山水画体现了艺术家对山水情趣的热爱,以及现代隐逸思想的建立。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初探景德镇青花山水画受沈周文人画之影响

    周云亮;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最具代表地陶瓷装饰。而青花山水从创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千百余年,其画法也深受各个时期纸本山水画婴戏那个。沈周是明代时期著名的吴门画派开创者,其最擅长画文人山水画,其画作不仅对后来的清朝,直至现代青花山水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沈周文人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装饰题材以及绘画理念着手,试图探究景德镇青花山水与沈周文人画之间的联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初探景德镇青花山水画受沈周文人画之影响

    周云亮;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最具代表地陶瓷装饰。而青花山水从创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千百余年,其画法也深受各个时期纸本山水画婴戏那个。沈周是明代时期著名的吴门画派开创者,其最擅长画文人山水画,其画作不仅对后来的清朝,直至现代青花山水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沈周文人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装饰题材以及绘画理念着手,试图探究景德镇青花山水与沈周文人画之间的联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初探景德镇青花山水画受沈周文人画之影响

    周云亮;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最具代表地陶瓷装饰。而青花山水从创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千百余年,其画法也深受各个时期纸本山水画婴戏那个。沈周是明代时期著名的吴门画派开创者,其最擅长画文人山水画,其画作不仅对后来的清朝,直至现代青花山水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沈周文人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装饰题材以及绘画理念着手,试图探究景德镇青花山水与沈周文人画之间的联系。

    2022年04期 v.37;No.15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陶瓷釉上彩绘语言新探索实践研究

    曾超;

    传统的陶瓷绘画在古代美学思想和国画笔墨的语言中形成和发展,逐渐成为独立的陶瓷艺术门类。然而,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陶瓷釉上彩绘语言需要创新和发展,来满足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精神需求。陶瓷釉上彩绘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改进陶瓷绘画颜料,探索不同的烧制氛围,融入其它绘画的艺术语言,注入个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新的陶瓷釉上绘画语言逐渐走向多样,丰富了当代陶瓷绘画艺术。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陶瓷釉上彩绘语言新探索实践研究

    曾超;

    传统的陶瓷绘画在古代美学思想和国画笔墨的语言中形成和发展,逐渐成为独立的陶瓷艺术门类。然而,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陶瓷釉上彩绘语言需要创新和发展,来满足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精神需求。陶瓷釉上彩绘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改进陶瓷绘画颜料,探索不同的烧制氛围,融入其它绘画的艺术语言,注入个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新的陶瓷釉上绘画语言逐渐走向多样,丰富了当代陶瓷绘画艺术。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陶瓷釉上彩绘语言新探索实践研究

    曾超;

    传统的陶瓷绘画在古代美学思想和国画笔墨的语言中形成和发展,逐渐成为独立的陶瓷艺术门类。然而,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陶瓷釉上彩绘语言需要创新和发展,来满足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精神需求。陶瓷釉上彩绘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改进陶瓷绘画颜料,探索不同的烧制氛围,融入其它绘画的艺术语言,注入个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新的陶瓷釉上绘画语言逐渐走向多样,丰富了当代陶瓷绘画艺术。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现代青花综合装饰的应用

    胡茉莉;

    传统青花发展至今,反映的是历代陶瓷巧匠的智慧与审美,形成不同时代的青花艺术特征。青花的传统工艺结合实用性与装饰性成为民间艺术,作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在当下经济生产与发展中不可替代。青花的生产已不再是传统模式的流水线操作,而是受到工艺美术的视觉冲击,青花瓷得以一种类似品牌认知的形态延续并传承。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现代青花综合装饰的应用

    胡茉莉;

    传统青花发展至今,反映的是历代陶瓷巧匠的智慧与审美,形成不同时代的青花艺术特征。青花的传统工艺结合实用性与装饰性成为民间艺术,作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在当下经济生产与发展中不可替代。青花的生产已不再是传统模式的流水线操作,而是受到工艺美术的视觉冲击,青花瓷得以一种类似品牌认知的形态延续并传承。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现代青花综合装饰的应用

    胡茉莉;

    传统青花发展至今,反映的是历代陶瓷巧匠的智慧与审美,形成不同时代的青花艺术特征。青花的传统工艺结合实用性与装饰性成为民间艺术,作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在当下经济生产与发展中不可替代。青花的生产已不再是传统模式的流水线操作,而是受到工艺美术的视觉冲击,青花瓷得以一种类似品牌认知的形态延续并传承。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陶瓷花鸟画的转型及发展探寻

    王凤玲;

    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相同,有较强的民族特色,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较特殊,又会注重色彩搭配,在视觉上有较强的冲击性,随着陶瓷装饰工艺的不断发展,在设计方法及方式方面注重创新性,以新颖的设计形式表达出陶瓷工匠的技能与精神,成为中华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艺术性特点较强。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陶瓷花鸟画的转型及发展探寻

    王凤玲;

    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相同,有较强的民族特色,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较特殊,又会注重色彩搭配,在视觉上有较强的冲击性,随着陶瓷装饰工艺的不断发展,在设计方法及方式方面注重创新性,以新颖的设计形式表达出陶瓷工匠的技能与精神,成为中华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艺术性特点较强。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陶瓷花鸟画的转型及发展探寻

    王凤玲;

    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相同,有较强的民族特色,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较特殊,又会注重色彩搭配,在视觉上有较强的冲击性,随着陶瓷装饰工艺的不断发展,在设计方法及方式方面注重创新性,以新颖的设计形式表达出陶瓷工匠的技能与精神,成为中华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艺术性特点较强。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探析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

    付平;

    油画对于欧洲来说是主要的绘画方式,中国则以国画和瓷画为主。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油画已是非常成熟的且风格多样的的绘画艺术,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新兴画科。乔万尼·尼古劳绘制的素描1583年这可能是西方人在中国境内绘制的第一幅油画,他还在澳门的神学院里设立绘画课程培养学生,应是历史上最早在中国传播欧洲油画技法的西方画家。近现代时期徐悲鸿先生也是油画技法融入国画创作,以及当时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也将油画融入国画中进行创作,这些艺术家在油画与国画融合的探索中也是取得很大成就。油画入瓷已是在近当代才开始,也有少许陶瓷艺术家在此耕耘,获得的成果也是蜻蜓点水般。因此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还需继续探索,空间巨大。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探析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

    付平;

    油画对于欧洲来说是主要的绘画方式,中国则以国画和瓷画为主。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油画已是非常成熟的且风格多样的的绘画艺术,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新兴画科。乔万尼·尼古劳绘制的素描1583年这可能是西方人在中国境内绘制的第一幅油画,他还在澳门的神学院里设立绘画课程培养学生,应是历史上最早在中国传播欧洲油画技法的西方画家。近现代时期徐悲鸿先生也是油画技法融入国画创作,以及当时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也将油画融入国画中进行创作,这些艺术家在油画与国画融合的探索中也是取得很大成就。油画入瓷已是在近当代才开始,也有少许陶瓷艺术家在此耕耘,获得的成果也是蜻蜓点水般。因此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还需继续探索,空间巨大。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探析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

    付平;

    油画对于欧洲来说是主要的绘画方式,中国则以国画和瓷画为主。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油画已是非常成熟的且风格多样的的绘画艺术,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新兴画科。乔万尼·尼古劳绘制的素描1583年这可能是西方人在中国境内绘制的第一幅油画,他还在澳门的神学院里设立绘画课程培养学生,应是历史上最早在中国传播欧洲油画技法的西方画家。近现代时期徐悲鸿先生也是油画技法融入国画创作,以及当时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也将油画融入国画中进行创作,这些艺术家在油画与国画融合的探索中也是取得很大成就。油画入瓷已是在近当代才开始,也有少许陶瓷艺术家在此耕耘,获得的成果也是蜻蜓点水般。因此油画入瓷带来的陶瓷艺术变化还需继续探索,空间巨大。

    2022年04期 v.37;No.15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瓷上展现自然界阡陌枝头间的趣味

    唐芙琼;

    我国的艺术起源于简单的记号,史前的记号是在树上或者石壁上,抑或是兽皮上用石器刻画,随着火的运用彩陶就孕育而生,简单的符号刻画也迅速发展成具有观赏新的图画。图画有反应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草;也有反应真实历史事件;还有反应抽象的图腾等等。笔者善于行走在田间阡陌、草间池边,观赏自然界的虫草鱼虾,也会养殖花草和几尾鱼便于观察它们不同时间的特点,然后见这些自然精灵绘于瓷上,趣味十足。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瓷上展现自然界阡陌枝头间的趣味

    唐芙琼;

    我国的艺术起源于简单的记号,史前的记号是在树上或者石壁上,抑或是兽皮上用石器刻画,随着火的运用彩陶就孕育而生,简单的符号刻画也迅速发展成具有观赏新的图画。图画有反应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草;也有反应真实历史事件;还有反应抽象的图腾等等。笔者善于行走在田间阡陌、草间池边,观赏自然界的虫草鱼虾,也会养殖花草和几尾鱼便于观察它们不同时间的特点,然后见这些自然精灵绘于瓷上,趣味十足。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瓷上展现自然界阡陌枝头间的趣味

    唐芙琼;

    我国的艺术起源于简单的记号,史前的记号是在树上或者石壁上,抑或是兽皮上用石器刻画,随着火的运用彩陶就孕育而生,简单的符号刻画也迅速发展成具有观赏新的图画。图画有反应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草;也有反应真实历史事件;还有反应抽象的图腾等等。笔者善于行走在田间阡陌、草间池边,观赏自然界的虫草鱼虾,也会养殖花草和几尾鱼便于观察它们不同时间的特点,然后见这些自然精灵绘于瓷上,趣味十足。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浅谈抽象艺术在釉下五彩瓷中的运用

    钟亚贤;

    近年来,抽象艺术作为陶瓷彩绘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受到了陶瓷艺术师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抽象艺术的恰当运用,能给醴陵釉下五彩瓷注入新鲜血液并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抽象艺术语言在釉下五彩瓷创作中的运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浅谈抽象艺术在釉下五彩瓷中的运用

    钟亚贤;

    近年来,抽象艺术作为陶瓷彩绘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受到了陶瓷艺术师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抽象艺术的恰当运用,能给醴陵釉下五彩瓷注入新鲜血液并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抽象艺术语言在釉下五彩瓷创作中的运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浅谈抽象艺术在釉下五彩瓷中的运用

    钟亚贤;

    近年来,抽象艺术作为陶瓷彩绘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受到了陶瓷艺术师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抽象艺术的恰当运用,能给醴陵釉下五彩瓷注入新鲜血液并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抽象艺术语言在釉下五彩瓷创作中的运用。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探析茶具伴随着我国茶文化发展中的演变而发展

    姚珍艳;

    青花瓷是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烧成的,有釉下和釉中两种工艺,属于安全无毒的陶瓷种类,因此大量用于日用瓷的装饰中。陶瓷茶具是古今常用的日用瓷,从元明清采用泡制法饮茶后,青花瓷装饰在茶具中广泛出现,时至今日山水画面是青花陶瓷茶具主要的装饰画面之一。本文就青花山水画在茶道中的装饰艺术和体现的人文精神做为论述点,希望对茶具价值的评定有所帮助。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探析茶具伴随着我国茶文化发展中的演变而发展

    姚珍艳;

    青花瓷是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烧成的,有釉下和釉中两种工艺,属于安全无毒的陶瓷种类,因此大量用于日用瓷的装饰中。陶瓷茶具是古今常用的日用瓷,从元明清采用泡制法饮茶后,青花瓷装饰在茶具中广泛出现,时至今日山水画面是青花陶瓷茶具主要的装饰画面之一。本文就青花山水画在茶道中的装饰艺术和体现的人文精神做为论述点,希望对茶具价值的评定有所帮助。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探析茶具伴随着我国茶文化发展中的演变而发展

    姚珍艳;

    青花瓷是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烧成的,有釉下和釉中两种工艺,属于安全无毒的陶瓷种类,因此大量用于日用瓷的装饰中。陶瓷茶具是古今常用的日用瓷,从元明清采用泡制法饮茶后,青花瓷装饰在茶具中广泛出现,时至今日山水画面是青花陶瓷茶具主要的装饰画面之一。本文就青花山水画在茶道中的装饰艺术和体现的人文精神做为论述点,希望对茶具价值的评定有所帮助。

    2022年04期 v.37;No.150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纸上展厅

  • 写在前面

    <正>陶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应运而生的,陶瓷既是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社会进步记录者。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这个时代的特点,新石器时代彩陶实用绚烂、战国到两汉陶瓷朴实庄重、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生动神异、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青花瓷一枝独秀、明代陶瓷浓艳多姿以及清代瓷器繁缛华美。陶瓷的历史演变从“器之为用”到“器之为美”,再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反映。我们不禁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陶瓷又是怎样的变迁呢?又带有怎样的时代印记呢?

    2022年04期 v.37;No.15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写在前面

    <正>陶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应运而生的,陶瓷既是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社会进步记录者。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这个时代的特点,新石器时代彩陶实用绚烂、战国到两汉陶瓷朴实庄重、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生动神异、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青花瓷一枝独秀、明代陶瓷浓艳多姿以及清代瓷器繁缛华美。陶瓷的历史演变从“器之为用”到“器之为美”,再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反映。我们不禁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陶瓷又是怎样的变迁呢?又带有怎样的时代印记呢?

    2022年04期 v.37;No.15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写在前面

    <正>陶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应运而生的,陶瓷既是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社会进步记录者。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这个时代的特点,新石器时代彩陶实用绚烂、战国到两汉陶瓷朴实庄重、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生动神异、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青花瓷一枝独秀、明代陶瓷浓艳多姿以及清代瓷器繁缛华美。陶瓷的历史演变从“器之为用”到“器之为美”,再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反映。我们不禁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陶瓷又是怎样的变迁呢?又带有怎样的时代印记呢?

    2022年04期 v.37;No.15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陶瓷研究》投稿须知

    <正>《陶瓷研究》是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陶瓷期刊,侧重于学术研究与应用。《陶瓷研究》创刊于1986年,原为季刊,现为双月刊。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繁荣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须注意以下事项:

    2022年04期 v.37;No.150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陶瓷研究》投稿须知

    <正>《陶瓷研究》是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陶瓷期刊,侧重于学术研究与应用。《陶瓷研究》创刊于1986年,原为季刊,现为双月刊。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繁荣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须注意以下事项:

    2022年04期 v.37;No.150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陶瓷研究》投稿须知

    <正>《陶瓷研究》是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陶瓷期刊,侧重于学术研究与应用。《陶瓷研究》创刊于1986年,原为季刊,现为双月刊。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繁荣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须注意以下事项:

    2022年04期 v.37;No.150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下载本期数据